最近,互联网各大社交平台上都流行起了“互换特产”的风潮,就是陌生网友口头约定,互寄家乡特产,本质上就是一种线上陌生人社交的新模式。
山东大哥寄出35斤特产 主打一个真诚好客!
(资料图片)
有很多网友就晒出了自己的成功案例。浙江一女子网上与山东大哥互换200元特产,大哥邮过来的特产一共35斤。
槐花糕螺蛳粉龟苓膏……这样的广西网友我也想有
广西一女子也分享了自己与广东的网友互换特产的视频,女子给网友准备了整整一箱广西特产:手工酸嘢、槐花糕、螺蛳粉、龟苓膏……网友直呼羡慕。
万物尽可购 年轻人为啥热衷“特产互换”
在“万物尽可线上购”的当下,年轻人为何会热衷于“特产互换”呢?这或许与其自带的新鲜感和情感价值不无关系。这种看似原始的“以物易物”方式,让人有了触摸另一个地方、另一座城市的独特契机,与很多只有本地人才知晓的“宝藏”特产不期而遇,也能使收件人产生一种开盲盒般的快乐体验。
多名网友遭骗局
几百元特产换回两包纸巾 寄出特产就被拉黑
当然,互换特产并非全都是“欢乐结局”,来自广东潮汕的吴女士就被人“空手套白狼”了。吴女士表示她花费380元寄去了潮汕牛肉丸,但对方最后寄过来两包纸巾,这让她难以接受。
住在四川成都的雅琦姑娘更是冤。雅琦在平台上看到了互换帖子,于是给博主留言,希望互换特产。对方同意了,两个人还交换了联系方式和地址。雅琦给网友寄出了四川香肠,加上运费一共花费了150元。但万万没想到,自己精心准备的特产寄过去后,感谢的话一个字没收到,自己就被拉黑了。
“互换特产”是社交新模式 还是网络新骗局?
真心实意的特产互换,换来的竟是一场骗局和信任危机。这只是一种自发的以物易物的简单行为,还是某些别有用心者的诈骗套路?
律师:达到一定金额或涉嫌诈骗
就此事件,四川雄谟律师事务所袁野律师表示,虽然两两交换属于个人行为,但如果行为人对多人实施了同样的欺骗行为,且达到了各个地方“金额较大”的程度,就有可能涉嫌诈骗罪。“如果金额达到了,或者是食品安全出了问题,有可能涉嫌其他的刑事犯罪。”袁野建议,网友可以选择一些有信誉、经过验证的特产交换平台进行互换。另外,邮寄食品时要注意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,互换双方要对产品进行检验,以确保符合安全标准。另外,在交换特产时,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,尽量隐藏个人住所等信息,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。